续第三个晚上,高欣欣穿戴整齐、抱着电脑就睡着了,再一睁眼的时候,天已经亮了。
这是她近一个月来的常态。5月4日,微软加速器开始招募第七期创业团队。作为微软创投加速器的CEO,高欣欣和她8个人的团队每天都要筛选上百家企业,平均15分钟就要面试一家。
这段时间,团队的人接连生病,但他们心里是高兴的。本次报名的前50家企业就有33家得到了面试通知,而以前2/3的申请企业都会被刷下去。“我们真的很惊讶,项目好了,团队也受到了认可。”
事情一开始并没有那么顺利。3年前,微软加速器进行第一期招募,高欣欣以为借着微软的名号,肯定会有很多创业者报名,但最后报名的只有60家。那段时间,他们尝试做了多种服务,比如给每个企业配两个导师,做各种各样的课程实践,但效果都不好。
一段时间里,高欣欣团队陷入思考中。后来,他们发现创业者并不需要听太宏观的课程,那些是大公司和VC关注的。微软有非常深厚的2B基因,应该发挥这个优势。从第二期开始,他们主要侧重看2B的项目。到今天,微软加速器选出的项目60%都是2B的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也逐渐意识到了哪些服务对创业者是有意义的。
这个加速器开始按自己的特长出牌。8个人中,有的熟悉战略和市场,有的擅长投融资,有的深谙产品和技术,每人都会带几门加速器课程,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分享出来。高欣欣负责的课程之一是讲授公众演讲的技巧,帮助创业团队在3-5分钟内讲清楚一个项目。大到主题,小到说话的声音、眼神,她都会关注,并引导创业团队去做到最好。
他们也有争吵的时候。因为特长不同,看项目的角度也不同,有时候对同一个项目有不同的理解,他们就把自己关在会议室不停地讨论,直到某个人说服其他人。
今年1月24日,微软加速器举行了第五期初创企业的Demo day。那天,高欣欣哭了,她感慨这份工作给予他们的,远远大于他们给予这份工作的。
这两年里,他们是面试创业企业最多的一群人,平均每年看1000多个项目,而后陪着企业迅速成长。在两年多的时间里,在微软加速器已经“毕业”的85个项目中,90%以上获得了新一轮融资,总估值超过100亿人民币,孵化的产品已覆盖超过3亿用户和数万家企业级客户。
高欣欣认为,做好孵化器要有两种能力,第一个是选项目的能力,第二个是服务能力。具体而言,微软加速器会给选中的项目提供以下四个方面的创业服务。
第一,找人才。微软每年都有学术交流活动,或者是举办针对学生的大赛,比如“编程之美挑战赛”、“微软校园极客加速计划”等,从中会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。他们会把这些人才资源对接给孵化的项目。
第二,找资金。微软加速器和大约100家投资机构达成了合作,对每一个投资机构的偏好、特长、资源等都有了解,这样就可以在创业团队和投资机构之间进行对接。
第三,找市场。找市场就是找到合适的传播渠道,帮助创业者把服务和产品传达给目标用户。很多创业者对这方面一无所知,在过去两年中,高欣欣的团队已经为这些项目发布了2000多条报道,还有20多个项目上了央视新闻。
第四,找用户。很多大企业都试图把“最后一公里的创新”和现有业务结合起来,而这些创新多数发生在小公司。微软加速器就在技术和市场之间,在小团队和大企业之间寻找连接的可能。有时候,他们一次就帮大企业对接5个团队,现场签约率往往达到80%以上。
如何衡量孵化器做得好不好?微软加速器有两个衡量指标:第一个是项目从选进来到走出去,估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;第二个是估值的变化与孵化器的服务有多大的关连性。
而要让项目的估值发生变化,重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。第一,有好的团队;第二,找到适合的VC;第三,有一批种子用户。当这三件事情都发生的时候,项目的估值自然会变化。
高欣欣认为,好的创业者要具备三方面的能力。第一,组建团队的能力;第二,定战略的能力;第三,找资源的能力。“创业者拥有的资源并非越多越好,如何找出最适合你的资源才是最重要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