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3日,汇丰控股公司公布的中国5月制造业PMI终值下降至49.2%,为8个月来的低点;汇丰给出该数据的初值为49.6%。但上周末中国官方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微升至50.8%,连续第8个月高于荣枯线。这两个数据的明显差异和背离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争议。
对于官方PMI数据与汇丰数据的迥异,专家认为主要是统计样本和方法差异造成。综合两个数据来看,中国宏观经济稳中微弱回升,大型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所好转,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明显恶化值得担忧。
样本方法不同结论各异
6月1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,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为50.8%,较4月小幅上升0.2个百分点。这显示中国经济继续企稳回升。不过汇丰3日上午公布的数据显示,5月中国制造业PMI终值49.2%,为八个月低点。又表明中国经济可能存在下行风险。
对于两者的差异,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解释,汇丰与官方PMI差异主要在样本及季调方法不同:官方样本超过3000家,以大中型企业为主,汇丰430家;汇丰采用在X-11基础上调整后的季调法,效果更好。
“不能说哪个更真实反映经济,它们两者是经济运行不同侧面的反映。”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周景彤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,官方统计样本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,汇丰统计以中小企业为主;官方采集样本比较大,汇丰的采集样本比较小。一般来讲,大型国有企业对经济走势反映比较迟钝,中小企业对经济走势的变化敏感度比较高。
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系系主任、证券研究所所长韩复龄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统计样本和方法差异造成了数据的明显差异:官方数据以大型企业为主,汇丰的统计以中小企业为主。在他看来,应以官方统计口径的数据为准,它更符合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。
5月宏观经济或以企稳为主
对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,韩复龄对本报记者分析,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的过程之中。“因为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回升,产能过剩局面有所缓解;需求方面来看,出口形势还可以,消费相对来讲也比较正常。”
周景彤判断,官方数据说明经济是在走稳和略微回升;5月份的宏观经济还是会比较稳定,应该不会比4月份差。首先是国际形势有所好转,美日欧的经济复苏对中国的外需和出口有一定的拉动作用。
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分析,5月份官方PMI反季节上升,但50.8%的绝对水平仍显著低于往年同期均值。制造业环比增速有在低位企稳回升的迹象。
不过韩复龄表示,当前中国经济需要注意的风险是结构调整,经济能不能软着陆、解决产能过剩以及总量平衡的问题。中国经济高速运行走向中速发展,依靠投资和货币拉动的情况需要调整。也有不少专家表示,当前中国经济仍然存在需求疲弱和产能过剩的两大问题。
5月份中国经济增速到底如何?这周末即将公布的官方数据会给出最终的答案。
大型企业好转中小企业恶化
根据官方数据,大型企业PMI为51.1%,小企业PMI只有47.3%;而且从地区来看,5月东部与东北地区PMI在50%以上,持续回升势头,而西部与中部地区都在50%以下,且继续下降。
“数据显示,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出现分化。官方数据说明大型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好转,主要是国家在基建、水利、保障房和铁路等领域投入、发展比较快;但官方和汇丰的数据均表明,中小企业的的经营形势在恶化。”周景彤分析,地区数据差异说明中西部经济形势不乐观,主要是山西、内蒙古和陕西等中西部产煤大省受煤炭价格下跌的影响比较大。
韩复龄告诉本报记者,当前大企业融资成本比较低,但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时主要面临融资不到位,贷款难,实际社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。“这些问题很难靠当前的措施一下子解决,需要一个过程。”
范剑平表示,官方的小企业PMI指数继续下跌,与汇丰PMI预览值下跌一致。他也认为,全社会融资总量扩张的有利影响主要在房地产业和地方融资平台,对中小企业和私人部门的带动较小。
“5月官方PMI改善主要反映在大中型企业,小企业指数仍在恶化,对就业贡献最大的中小企业仍面临困境及挑战。”屈宏斌分析,官方PMI中生产指数改善最明显,而更具前瞻性的新订单指数仅微弱回升,生产加快可持续性存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