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日前在宣布其手机品牌名称“奇酷”时,首次在手机领域推出股权众筹模式,称“将新手机公司的股份与用户分享,用户可以投资奇酷公司成为公司股东,通过这种方式,让用户与创业团队一起分享成功收益”。
事实上,智能硬件领域半年前曾刮起“众筹已死”的风。而在手机行业,众筹是“黔驴技穷”的噱头,还是“星火燎原”的商业模式?南都记者采访获悉,手机玩众筹,实际上更重“众”而淡化“筹”,逐渐沦为营销方式,倒不失为一条新产品试探市场反应的渠道。但用户要靠众筹来获取回报,为时尚早。
众筹先辈喜忧参半
“众筹”并非新概念,跟“互联网思维”一块红火起来的热词。其最大的精髓在于,搭建一个平台,汇聚个体的力量完成一个项目,并让参与的个体获得当中的利益。引用网友的段子就是,“你自己买不起飞机,但有1万个志同道合的人跟你一起买了飞机,你就将成为这架飞机的拥有者之一。”
不少行业都玩过“众筹”:比如文化创意类的商品众筹无疑是国内最接地气的领域,因为用户判断容易,周期相对较短。《大鱼·海棠》曾在点名时间融资额排名第二,1个月内近3600人支持人民币158万元;再比如智能硬件领域,以K ickstarter等为代表的平台为很多囊中羞涩的发明家提供资金支持,曾出现Pebble智能手表这样的明星项目。但来到国内却因智能硬件跳票等多方面原因,刮起了“智能硬件领域众筹已死”的风,创业者也不再对众筹抱以太大希望。
综观众筹先辈不难发现,国内的众筹格局从开始便过于局限小众人群,所以市场规模小,项目的数量和筹资额也都很小。众筹网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,透露希望能够做到主流人群中去,去卖一些主流产品。但一直并未进入手机这样的主流市场。
中国特色:重营销轻融资
手机遇上众筹,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?看好者认为可以绑定用户。GFK分析师景辉认为,周鸿祎的股权众筹模式创造了企业与用户关系的新模式。他认为,小米等公司维系用户限于情感维系,奇酷则直接利益绑定用户。而且区别于二级市场,作为天使投资,用户具有更高的参与度,不仅自己买,还会带动周边人群购买。
当然也不乏看空者。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现在的众筹更多会沦为营销噱头,争取曝光次数,而失去原有的众筹意义。南都记者此前采访获悉,众筹作为舶来品,它来到中国后基因也发生了不少变化,呈现出和海外模式截然不同的图景。最大的表现便是,其融资功能不断弱化,预售、宣传、曝光功能则不断强化,更多的筹资者意在“众”层面上的曝光度,而非“筹”。
诚然,360宣布要股权众筹后,的确博得了不少媒体的眼球,不失为手机红海中营销的一剂良药。同时,对于360来说,也有可能会成为新产品试探市场反应的渠道。用支持者投入的资金来做验证,很快就能测试出结果。如果众筹成功,说明项目有投资价值,能被消费者认同。如果众筹失败,说明消费者不认同,那么这个产品就没有必要再扩大生产了。
众筹模式与粉丝密不可分
不过话说回来,如果真玩股权众筹,风险并不小。试想,如果众筹失败,用户对品牌的认可或将大打折扣。不过反之,如果获得第一批消费者的支持,那么实际上就提前锁定了一定量的客户,其后就可迅速打造影响力。
对于股权众筹,朱波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看好。但他提醒有三点须注意:“一是如何进行风控;二是如何控制投资者的期望值;三是如何建立生态,能够保证投资者正常地进入和退出。”
对于手机行业,股权众筹的风险就在于管理和控制用户的期望值。一是对产品的期望,二是对预期回报的期望。为了把控这一风险,目前国内大多数平台效仿了国外的天使投资平台A ngelList,采用了“领投+跟投”的机制。这一机制核心环节是领投人。而周鸿祎及其公司理所当然地成为领投人。而且他在发布会上承诺,他本人保底,意即“赚了归你,赔了归他”。这点在大众创业的背景下,对于投资用户来讲还是比较具有吸引力,刚好也是明星企业家的天然优势。
最后,值得一提的是,此前不少领域的众筹产品都是靠粉丝而成功,同时利用粉丝效应还大量节约了营销推广成本。著名科技评论人凯文·凯利在《技术元素》中提出:“如果一位创作者或者艺术家能够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,他们便可以依靠与粉丝的联系获得收入过活。”
比如天娱传媒和众筹网发起的快乐男声电影,20天内就有38000多名粉丝出资超过了50万元。这种粉丝经济刚好是被周鸿祎称为“营销大师”的雷军所擅长的。小米和360谁做股权众筹合适,尚不得而知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360的奇酷手机和股权众筹之间可能还隔着一堆的粉丝。